星期二, 12月 19, 2006

台灣的棒球

[自然組]蔡永聿

台灣的棒球

棒球歷史

  棒球的歷史淵遠流長。古希臘和古印度的浮雕、石碑上都有用棒子打球的圖案,我國古代也記載有用長棒打短棒的遊戲。而現代棒球據說是由板球(cricket)

演變而來。西元一八三九年住在美國紐約州的阿布拿‧達普爾由板球的靈感而發明棒球,同年,紐約州古帕司敦進行了首次棒球比賽,而於19世紀初流行於美國。

  最初的棒球比現在多出兩個內野手,也就是說守備方同時有十一個人上場,

沒有戴手套。當時的保送並不是四壞球,而是九壞球。四壞球保送的規定是一八八九年訂定的。

  在棒球史上的第一大功臣,就是將棒球規則整理完備並使得得分記錄方面有所依據的亨利‧賈特威克及亞力山大‧卡特雷特。其中,亞力山大‧卡特雷特於一八四五年訂立了棒球的規則,並且規定球場是每邊長為27.432公尺的正方形。因此,這兩位便被稱為「棒球之父」。在紐約州的古巴司鎮,還設有一座「棒球博物館」,介紹棒球的起源、歷史,使得棒球的歷史得以完整呈現在世人面前。

  西元一八六九年時第一支美國棒球隊誕生。一八七一年成立全國職業棒球組織。西元一八七六年國際棒球聯盟成立。一九○一年,美國棒球聯盟成立。這兩大聯盟的成立,使得棒球運動不但風靡整個美國,並且席捲全世界。一九一○年,美國總統批准棒球為美國的「國球」。

紅葉少棒

  蜿蜒的道路上,山巒環抱,紅葉片片,溫泉潺潺,就在河流上游,有一所迷你小學─台東縣紅葉國民小學,是少棒發源地。

  紅葉兒童全數是布農族,平時或幫忙家務,或上山學習狩獵,充分表現堅苦卓絕的毅力。校長、老師發現他們驚人的耐力和潛在的運動才能,於是組成少棒隊。小小布農族,在烈日當空下、狂風細雨中跑、跳、接、擲,以石為球、拾木為棒,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接受訓練,因此培養出不怕烈日、不畏風雨、嚴守紀律、刻苦耐勞、百折不撓的「紅葉精神」。

  第二屆台東縣長盃學童棒球錦標賽,紅葉兒童力戰群雄,榮獲冠軍。但是為籌募比賽經費,校長、教練和村長四處奔走。族人雖生活捉襟見肘,但仍慷慨解囊,共湊了一千七百二十元,數額不多,卻代表村中父老無限的關愛和期望。

  紅葉少棒隊自民國五十三年掘起後,每戰皆捷;更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與獲世界冠軍的日本關西少棒聯盟和歌山隊鑒戰九局,終以七A比零的懸殊比數擊敗勁敵,震驚全世界,掀起中華少棒運動的熱潮。




本篇文章引用自:www.epochtimes.com/b5/6/7/25/n1397601.htm